潜心研究12载,成都蓝瓜团队发现抑郁症原因
2018年下半年,成都蓝瓜研发团队创始人张琭先生和他的团队,基本明确了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抑郁症创新型解决方案的研究。2019年初,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人,推进研究工作,张琭先生和项目组其他成员商议后,决定将抑郁症形成原因的研究成果免费向全国、全球发布,以帮助可能有需要的人和组织。
据了解,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突破3亿,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到2030年,抑郁症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
现有的学术观点认为:抑郁症是由社会、遗传、生理、基因、情绪、心理等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同时,抑郁症也是由于人体(主要是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等化学物质的异常所致。作为一名普通人,较难运用现有理论进行抑郁症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应对。
2007年,蓝瓜团队创始人张琭将“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作为待研究的兴趣课题。2013年,张琭先生结合掌握的信息,认为有可能找到抑郁症形成原因,因此正式立项,更加系统地推进相关研究工作。经过12年的努力,项目组初步明确了抑郁症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低成本、针对性强的应用级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蓝瓜”团队的独立研发成果
蓝瓜团队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抑郁,是一定时间内,人的情绪模块,在情绪能量消耗和情绪能量恢复二者的差值达到某个阈值时,触发的一种自我调节作用的情绪状态。
抑郁的生理表现,是通过影响人(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传导,来改变人的感知、思维速率,一般为相关速率的降低。
当情绪能量消耗因为速率降低而减小,情绪能量消耗和情绪能量恢复的差值重新回到阈值以上,并最终再次达到平衡时,抑郁状态自然解除。
通俗地说,抑郁情绪就是人的情绪“饿了、累了”,要吃(情绪营养,常见的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要休息(减少和避免长期、大的情绪能量消耗,例如持续承受高负荷的工作、生活压力等)。通过让人的情绪能量消耗速率降低,来减轻情绪“饿、累”对人的负面影响,当情绪不那么“饿、累”时,抑郁自然就没有了。
抑郁问题应对的关键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不建议把抑郁当成一个不可预知、难以应对的疾病,在抑郁初期,仅仅是情绪“饥饿”的一种表现,及时应对即可。
蓝瓜团队按照抑郁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抑郁情绪、抑郁感阶段。能感觉到抑郁,但程度很轻,一般是短时间的抑郁情绪状态,持续时长多为几天。2.轻度抑郁阶段。抑郁的感觉明显,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周。3.中度抑郁阶段。中高程度的抑郁感觉,持续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4.重度抑郁阶段。强烈的抑郁状态,持续时间几年、十几年甚或几十年。
蓝瓜团队认为,1、2和3、4的主要分界线为是否发生生理变化。1、2阶段的抑郁状态不建议认定为疾病,而3、4阶段由于已经发生生理变化,应该归为情绪问题引起的神经疾病类别,必须寻求专业手段(药物、手术等)的帮助。
如果一个人经常抑郁、反复抑郁,哪怕只是较为轻微的抑郁情绪或者轻度抑郁阶段,未来,他(她)有更高的概率,再次出现抑郁情况。而当大脑的生理变化基于抑郁通路开始变化时,在没有正确的给予应对时,本来较为轻微的抑郁情绪、轻度抑郁状态,就会发展成为中度,甚至重度抑郁症阶段。
抑郁与人的自残、自杀行为关联研究
抑郁的核心影响,是降低人的感觉、思维速率。而这种影响,在早期(1、2阶段)并没有那么严重,不会直接导致人的自残、自杀行为。这一阶段人出现自残、自杀行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对相关问题的认知不足,由于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思虑过多,或冲动性行为所导致自残、自杀行为。而3、4阶段时,由于这两个阶段人的感知、思维速率降低很多,而人的正常生存、发展需求是需要一定的感知、思维速率的。如果长期处在3、4阶段而无法回复健康时,人可能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无力感和负向认知,从而诱发自残、自杀行为。
当代社会,信息经济为主要代表的服务业,脑力劳动占主导,普通人的情绪能量的消耗较高。而原始社会,体力劳动为主,情绪能量消耗较低。当代社会,小家庭独居形式为主,情绪能量恢复较低;而原始社会,群居形式为主,情绪能量恢复较高。
从趋势来看,未来,普通人的情绪消耗只会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有必要优化相关情况,避免抑郁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蓝瓜”的抑郁症解决方案
近年来,蓝瓜团队基于抑郁形成的原因,结合抑郁发展的特性和全国、全球抑郁问题主要面临的几个难点,构建以下解决方案:预防为主,早期治疗为主;用户自助为主,专业服务补充;人机交互为主,人人互助补充。
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上开发人机交互应用,通过归集真实的用户情感类大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开发,持续优化和新创相关心理健康类产品、服务。
在用户侧,任何一个普通用户,基于移动终端上的情感类服务工具族,都可以实现基本的心理健康自助服务,以及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而这个过程只需要一个相对简单的工具学习,掌握和持续使用即可。
蓝瓜研发团队会持续进行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发布。并基于相关理论知识,开发适合普通人使用的移动端产品、服务,方便用户管理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在供给方面,让有需要的用户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管理员,也能帮助身边的亲友,从而实现数百万、数千万级别的新心理服务供给。
在成本方面,工具免费供用户使用,使用所产生的成本,除了初期的学习成本外,后期的使用成本非常低,远低于专业诊疗和药物每月所需的几百甚至几千元。平均下来每个月的使用成本仅为几元或几十元,成本降低80%以上。
据张琭先生介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性,一旦工具开发完毕,全国几亿人,全球几十亿人,只需要语言和文化层面的优化,都可以无障碍的随时随地使用跨国别的服务,难度和成本不会太大。总体来说,这个困扰全球数亿人,每年造成数千亿美元损失的问题,可能只需要数百万、数千万人民币的投入,就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服务解决方案。
上一篇:将帅堂12大社群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