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讯网 知天下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音乐?

教育2018-09-209995

很多家长曾经问我:“田老师,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音乐?”

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好问题!”


音乐是提高情商和形成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办事效率很低,他们会认为自己不会说话,也就是表达的内容不对,其实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这些。

如果有一个说话婆婆妈妈的人,嗓音换成大提琴的音色,这时,婆婆妈妈就变成了语重心长。

还有,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留有什么印象,一般跟说话的音调有关。例如:男性音调比较高,往往给人很“娘”的感觉,而女性音调比较低,往往给人“汉子”的感觉。

再有,有些人说话的音量不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少又安静的时候,说话音量很大;人多嘈杂的环境,说话的音量又很小。这给人的感觉都很不舒服。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说话的节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说话的节奏忽快忽慢,急停急起,会带给听者怎样的感受呢?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说话时所采用的音色、音调、音量、节奏,一般都会让人感觉很舒服。反之,如果一个人说话,在任何环境都是一个节奏、一个音调,或者一个音量,就容易让人感觉乏味。

我们跟一个人交流,是否喜欢他(她)说话,首先跟说话的内容、用词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接受到的是对方传递的情绪和感受,这种感受就来自于音色、音调、音量、节奏

我们通常都在讲,学习音乐的人,情商比较高。其实就是音乐学习者无形中具备了对音色、音调、音量和节奏的把控。在日常互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不同的表达内容。这些信息都来源于意识,而音乐又直接对接人的意识。

 

那些不能根据环境调整自己表达方式的人,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根据整体环境和氛围做出分析判断的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环境,应该如何表达,你都无法获取环境对你的提示,或者无法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情商低。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可以做到用感受来表达,用感受来学习或者生活呢?那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音乐学习者,都是按照音乐理论来学习,而不是从感受出发的。听到音乐,大脑马上反应的就是调式,配器,演奏法,节奏......

越是钻在理论角度学习音乐的人,情商越低。就好比一个人说话不从意思和感受出发,而总是在纠结彼此用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是哪种语法。而从理论出发的音乐演奏者也是如此,不会根据意识环境来判断和改变,只是模式化的套用。这样如何能把音乐学习的感受对接到生活中?如果无法对接,那就出现了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比较低的现象,也就是没有能力。

音乐能训练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其达到人生高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有能力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效率为什么那么高?其实是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无形的提升了能力。由于这个过程是无形的,所以这类人能够做到,但是无法解释是为什么。

身为电商巨头的马云从小就受过曲艺舞蹈等艺术熏陶,其父亲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还有人人皆知的百度总裁李彦宏也曾入选舞蹈队,他也多次登上电视节目大跳探戈舞蹈。我想他们也无法解释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与众不同吧。

意识里包含着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是想象力、创造力如何训练,如何提升?

 

《我是特种兵》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庄在新兵连和班长进行“侦察兵一百米运动速射”的比拼,小庄比拼过程中有一发子弹脱靶,他就举枪向枪靶砸去,最终赢了班长。苗连对他的评价是:“他个新兵蛋子能想到用步枪砸,他这个脑子就不一般,这稍加训练,肯定是个特种兵的好胚子。”

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小庄可能停下来想想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理吗?所以想象力,并不是停下来思考,而是在问题发生的时刻,他就会立刻想到解决方法。

《雪豹》中的周卫国也是如此,他总是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拿出符合环境的作战方案来。这难道也是想出来的?错了!可是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多向思维方式,就是自然而然的产物,并没有什么特别。

这种由内而外的多向思维方式的散发,就是想象力,而想象力是意识里的产物。音乐可以让一个人的意识很活跃,而意识活跃的人,想象力丰富。这,是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

所以说,如何让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能无形的提升能力,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这才是学习音乐的意义。

马云也曾经提到,不学习艺术,三十年后一定找不到工作。

 

马云也曾经提到,不学习艺术,三十年后一定找不到工作。会学习的孩子,文化都是玩出来的!音乐作为一门意识指向性唯一的艺术形式,无形提升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做事效率。在这种前提下,文化肯定是玩出来的!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还是提升我们各方面能力的基础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再把艺术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作者简介:田冉老师,中共党员,教育学者、思维引导师、意识教育专家、青少年培养与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意识教育丛书之《妈妈是女王》作者、《数字节奏》编者、《数字节奏》全国师资课程专家、中小学《思维训练》课程特聘教师、《节奏与教育》专题讲座专家、革特教育联合创始人。

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数字节奏》全国师资培养、《节奏与教育》专题巡讲,提出革特教育理念“用艺术的形态做教育,用教育的心态做教学”,提出“意识植入与教育”等相关教育课题,现任中国“意识教育”专家组成员。


上一篇:博学教育被指欺诈:考生交完钱玩消失 投诉多维权难

下一篇:“家校美”智能学习终端,助力泰州教育大数据

发表评论

© 2024 中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