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讯网 知天下事!

中医药多空较量140年 为何康美药业值得力挺?

健康2019-05-0412793

转自:药闻社(药闻社)

作者:闻亦非

今年2月份,一部反映民国时期,历经新旧思想对撞和战火洗礼的中医题材剧《老中医》在央视1套黄金档热播。黄金档的央视一套,其本身所传递的信号意义已经非常明显。

《老中医》收视成绩可喜。2月28日,在CSM55城市收视率,每天都以破1的收视率稳居前三。《老中医》这部电视剧,无论是编剧、导演,演员,还是播出平台,在当下都属于调动了顶级资源。

这部《老中医》由陈宝国、冯远征、曹可凡、许晴等众戏骨主演。大家记忆犹新的是,陈宝国也是2001年央视热播剧《大宅门》主角白景琦的扮演者。而“大宅门”被称为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的历史原型。

《老中医》编剧是鼎鼎大名的高满堂,《闯关东》三部曲、《温州一家人》以及《老农民》等都是他的作品。《老中医》融入了编剧高满堂特有的幽默和叙事手法,以小人物的经历体现了大历史格局。

导演毛卫宁,执导过20余部年代戏,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第21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导演奖。

在国家正在弘扬中医药发展的当下,这部在央视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可谓指导意义明显,某种程度上来说,弘扬医道国粹,支持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国家意志。


近几年来,国内爆发了同仁堂农药残留事件及过期蜂蜜事件,云南白药保密配方事件、以及康美药业财报质疑事件等等。这些原属于个别事件,然而每一次中医药行业的负面事件,都会被无限放大,进而上升到中医黑和中医无用论。这些背后看空的声音,也使得原本就在西医药强势体系下求生存的中医药行业更加步履维艰。

自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发表《废医论》以来,围绕着中医存废之争的多空较量整整持续了140年。但近些年来,针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民间力量层面,都予以了前所未有的扶持。

然而,现在对中医、中药持怀疑论调的做空力量不仅强大,而且方法多样化。做空的手法从由此前理论层面宣扬中医“无效论”,演变为不断放大对中药企业具体中药产品的质疑,从而上升到对国内主流中药企业整体品牌形象的质疑。这种做空方式更为精准,也更易促使中间人士质疑中医。

当下,无论是中医界还是中药界,面临着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思维理念,重新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课题。这必然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如果国内中间派人士,不能将中医药行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放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将有可能成为中医做空力量的帮凶,使得我国已经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哲学精华,在我们这一代消灭殆尽。 

因此,笔者认为,中医药企业应当接受正常的舆论监督以激励中药企业保障中药质量和提升品牌,也应当接受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在同仁堂、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等中药代表企业遇到财务或信任危机时,我们所要做的是批评监督,而不是无限放大。毕竟中医药行业刚处于困境反转阶段,需要社会各界力量适度的宽容和理解。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系统科学的苗东升教授,在《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近代以来中医命运的三个历史必然性》的文章,用复杂科学理论体系阐述了中医药复兴的必然性和曲折性,也解释了为何我们要力挺中医药的发展,值得所有关注中医药行业的多空力量和中间派一读。

中医药缘何衰落?

中医在20世纪上半叶日益走向衰落是客观事实,问题在于它是否具备历史的必然性且原因何在。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命运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命运,那么,它的衰落也是中华文明在这个历史时期一度走向衰落的一种表现。


首先,中医药的衰落,是由于中国农业文明走向衰败所导致。以鸦片战争为起点,西方工业文明跟中国农业文明经历了激烈而反复的碰撞和较量,后者一败再败,迅速走向衰落,甚至差点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其次,国人自信心下降也是导致中医药衰落的主要原因。20世纪伊始,面对严酷的现实,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身已经“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急剧下降,不得不抛弃“中体西用”的幻想。本民族的先进分子动手打倒自家文化,这表明中华文明在历史上跌入三千年来未有之低谷。

作为中华文明的子系统,中医与中华文明大体同步衰落。俞樾在1879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主张,喊出中医走向衰落的第一声。由于“中体西用”方针还有市场,当时并未引起什么响应。但进入20 世纪,否定传统文化成为大潮,中医这个重要子系统也在劫难逃。启蒙思想家严复于1905年指责中医“立根于臆造”,启动了连续数十年批判中医的思潮。辛亥革命失败是最后一击,它把中医推向风口浪尖,次年便发生“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紧接着便是五四精英们异口同声的鞑伐,从此否定中医在近半个世纪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在其科学性上受到冲击。单纯文化批判只能削弱中医的文化基础,还不能危及它的生存。医学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主要靠科学性来取胜。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子系统,西医却是超越了西方古代科学的现代科学的子系统。科学基础的这种历史性差距,使中医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精英从西方请来“赛先生”,必然要从科学性上比较中西医。在喜欢追究所以然的知识分子看来,西医能够说明病因,确定病灶,中医却做不到,两者的高下优劣不言而喻。

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之一的胡适更给出总判决:“西医是科学的,中医不科学。”中医从此戴上了“不科学”的帽子,今天仍然未能彻底摘掉。在科学昌明的新时代,被宣布为不科学就意味着要剥夺其生存权。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 提并论,就是比体温计、听诊器也逊色许多。在人们只承认硬技术的时代,中医只能自惭形秽,被排挤到边缘。

尊奉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西方科学,为西医的数次革命提供了动力和智力武器,却在本质上排斥和否定中医,不可能为中医建立新体系提供帮助,中医也不可能借鉴这种科学来发生革命。当然,现代科学在技术细节上可以给中医提供许多帮助,但只有在中医可以自主发展时才能用得上。

总之,在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之间历史性较量的大背景下,中医在技术、科学、文化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中医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中医药为何衰而不亡?

既然中医在现行的科学体系下,不能与西医进行较量,那么中医并没有走向衰亡,中医真正跌入低谷不过半个多世纪以后,到20世纪下半叶,中医就开始缓慢而曲折地离开低谷。

中医作为一种技术能否生存,决定性的因素要看它能否治病救人,至于是否提供了让人们接受的理论解释是第二位的。一种医学只要真的能够治病,即使说不出所以然,也会有人信奉,有市场就有生存权。中医能够治病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数千年历史可以证明,现实生活就有大量例证。

客观地说,中西医在医理上各擅胜场。对于那些器质性、结构性的病变,西医能够准确找出病灶,说明病因,往往可以药到病除,最后一招是切除患病器官。但人体疾病不全是器质性、结构性的,还有一大类是关系失调导致的功能性疾病,不存在明确的病灶,找不出西医认可的病因,经常被认为是神经性疼痛等。


虽然中医对这类病的解释可能带有神秘主义成分,但仔细捉摸却颇有深意,其医疗哲理符合辩证唯物论。中医的医学思想、哲学思想和系统思想十分独特宝贵,不带偏见的人都看得到。“上医医未病”、“已病防病变”、“治病必求于本”等思想在西医中找不到。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不聊生,农民贫困到极点,只有中医能够帮助他们战胜疾病。那个年代,年纪稍长的农民都懂点中医药,山坡上长有多种药草,苦瓜蛋、黄芹根、子母草等,自家采集加工,还真顶了大事。

中医大难不死的原因还在于作为其母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衰落,却未消亡。中华文化极其厚重,能够产生毛泽东思想的中国,将在医学、科学、文化诸多方面作出重大创新,这一点是可以期待的。而毛泽东本人就是坚定的中医支持者,其在多个国际场合下,将中医排列为对全世界的贡献之首。

如今科学的发展已经由简单的还原论科学发展到复杂性科学阶段。复杂性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系统、信息、控制、整体性、涌现性、开放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复杂性、自组织、他组织、综合集成等,能够相当自然地被中医接受,有助于揭示中医的科学性。

复杂性科学回归有机论宇宙观,把人体作为开放复杂巨系统,摒弃人体的机器模型,在宇宙观和人体观上跟中医有共通之处。以还原论科学为参照系,中医的确不是科学,而是糟粕。以复杂性科学为参照系,中医对于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病因、病机的理论阐释上有许多超越西医的科学性。

治病作为一种过程系统,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统一,医生是他组织者,患者是被组织者,但患者的身体又在作自组织运动。“西医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中医则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人体是高度发达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镇定、自调整、自学习、自修复、自复制、自生长、自适应等能力,即自愈能力。中医立足于调动和促进人体自组织功能来治病,他组织居辅助地位;西医治病以他组织为主导,力求以外在的强制方式消灭病毒、切除患病器官,自组织居辅助地位。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不能以其中一个取代另一个,这一点必将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中医复兴尚需近百年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明确肯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提出“中西医并重”方针,开始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医的历史命运。

然而,社会是强非线性系统,不可能沿着笔直的道路演进,复兴的征途充满曲折反复,在复兴的外表下还可能出现新的衰落。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中医大滑坡,标志着第一个复兴之波结束了。原因就在于中医科学化和现代化, “化”的标准是按照还原论化来搞,只能使中医西医化,最终化到消灭中医。

20世纪80年代中医迎来另一次复兴之波,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被当作并列的三支力量,发展中医写进宪法,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前途似乎一片光明。“文革”结束后,人们开始重新评价传统文化,盛行近一个世纪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之风终于走到尽头,中医的文化土壤得到改良。

导致这一波中医复兴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生态科学、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等新型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第一次给中医提供了一些自我辩护的科学武器。这里必须提到钱学森,他领军的系统科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钱翁通过与中医界学者频繁通信,直接推动中医科学化的过程。

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华大地上全面刮起西化之风,其力道之劲为一个半世纪以来所少见。相比之下,胡适当年提倡的“全盘西化”倒有点小巫见大巫。学术界的西化风气尤其厉害,目前在科学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都是从国外照搬过来的西方中心论。

苗东升认为,中医属于古代科学,但具有复杂性科学的诸多品格,经过创造性转换才能成为复杂性科学的一个分支。不可否认,中医自身从理论到方法都有一些显然不科学的东西。说中医已经是复杂性科学,甚至是更高的科学,不利于中医的复兴。而复杂性科学刚刚兴起,目前的发展水平尚不足以充当中医复兴的科学向导。

再回到历史大背景看,文明转型,科学转型,中国文化复兴,都是充满曲折的漫长过程。作为子系统的中医复兴也是漫长曲折的过程。可以预料,中医近期难以取得理论突破,否定之声今后还可能响起。一方面,中医复兴不能离开它的文化土壤,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特质来行事。另一方面,复兴意味着新生,中医需要从理论上更新换代。这有待于大力发展复杂性科学,中医复兴须同复杂性科学携手并进,相互促进。苗东升估计,要做到这一点大约要到21世纪末中医复兴才能成为定局。

中医未复兴 中药后院起火

前述文中讲到中医复兴依赖于复杂性科学的发展,而苗东升估计要到本世纪末期才有望实现中医药复兴。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中医尚在探索用复杂性科学来武装自己,但是作为资源属性的中药,却依赖于原产地的保护,以及道地中药材的质量保障。随着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能够为中医发展提供持续保障的中药材生长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便中医后来通过复杂性科学体系实现了升级换代,并为全世界医学权威所认可,但是中药已经发展到了没有地道药材可用的地步,这时候的中医发展无异于空中楼阁,是完全没有根基的。

更让人担忧的是,比中药材资源灭绝更严重的情况是,中药错误的种植区域,以及错误的炮制方法正让中药陷于舆论的被动层面,到时候恐怕出现中医还未用复杂性科学武装起来,中药已先被老百姓抵制的局面。

2015年,因企业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引发的"银杏叶事件",彼时国家食药监总局最终对65家涉嫌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企业进行了调查处理,其中59家企业因生产假药、劣药被依法处罚,罚金超过1亿元。

更有甚者,如2015年央视3.15晚会所揭露,昂贵的藏红花已经不局限于炮制方式和是否道地了,直接用用纸制品和毛发染色制造藏红花。

所以近几年来,中医现代化尚在探索之中,中药作为中医的后院,却在不断起火。而归根结底就在于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和炮制没有全面进行标准化,使得老字号中药企业屡遭创伤。

从中药饮片出发,上游到中药材,下游到中成药,整个中医药行业一度面临"中医亡于中药"的生死存亡阶段。因此谁能够实现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和可溯源化,就能够有力地撑起中药安全这杆大旗。

要实现传统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绝非一日之功,云南白药、同仁堂、片仔癀、康美药业等一大批中药企业承古铸今,积极实现经典品牌现代化和中药饮片标准化。相较而言,康美药业的中药标准化无疑是布局最早,也是最为全面的。此外,在这些龙头型的中药企业当中,只有康美药业是民营企业,代表了行业的活力和未来。所以唯有康美药业长足发展,才能带动一大批民营中药企业发展,成为中医药复兴的民间中坚力量。

康美药业值得力挺

当前,康美药业上至药材种植、药材交易,下至生产开发、终端销售,已基本贯穿中医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业务渗透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此外,康美药业目前就已经建立了30万亩种植基地,且多集中在云贵、甘南和内蒙、吉林等偏远山区、丘陵地带,交通环境极不便利,管理成本极高,因此占用了康美药业非常大的资金。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康美药业2018年全年0违规、0通报、0黑榜成绩,再加上康美药业制定了14种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

不过,对于资本市场做空力量来说,他们并不关心中药质量安全背后的中医药复兴和中医药国际化,甚至做空中药企业本身也成为了反对中医复兴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此前云南白药、同仁堂等都已经接连遭到做空,尤其是这些老字号中药企业由于自身保密配方或者中药材原产地控制的问题,屡次被做空力量借助舆论压力破坏了中药的品牌形象。

事实上,这些问题是老字号企业们很难去化解的,老字号企业实力再强,由于其主要精力都在中成药的研发和生产及销售环节,不可能将精力触及到整个原材料种植上游,因此顾此失彼几乎是所有中成药企业必然面临的现状。

康美药业则不同,通过中药饮片产业的延伸,向上游中药材种植和下游中成药企业贸易,以及打通中医院环节,实现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全产业链,未来依据其品牌效应,还能够成为中成药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债务违约成爆雷公司致命稻草 康美药业缘何扛得住?

下一篇:股骨头坏死怎么冶?股骨头坏死能治愈吗?

发表评论

© 2024 中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