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九期中国玉雕大师精品鉴赏会举办
九月十九号,由玉恒堂上海总部举办的以“欢喜玉雕”为主题的“第九期中国玉雕大师精品鉴赏会暨第六期大师玉雕定制实战论坛”活动成功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陆华老师主持,有幸邀请到了有“弧线童子功”美誉的杨东光大师与有“南汇三毛”美誉的倪展勇大师作为主讲嘉宾,以及中国国家艺术大师彭志勇先生,上海工艺美院研究员周祥康先生,上海现代钟表珠宝商会秘书长华慧虹女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和田玉爱好者。
论坛气氛融洽,杨东光大师、倪展勇大师以及彭志勇先生与前来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进行了接近四个小时的专业交流,并为众多收藏者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来宾们都受益匪浅。
从未学过玉雕的杨东光凭借自己的美术基础和立体概念于1989年进入上海玉雕厂。玉雕厂的学习对他受益匪浅,前辈的学识底蕴以及实践经验,让他具备了扎实的玉雕功底。如愿进人物件车间的杨东光首先学习雕琢仕女,以前玉雕厂的教学体系中不学传统的东西,学的是人体结构。玉雕厂旨在练基础、工艺水平,正是机器设备开始的时候,所以镂空雕的居多。但是现在的风格各异。1997年,杨东光与于泾、王平同拜倪伟滨为师,这使他们接触到新的玉雕理念。他把玉和传统精华结合在一起,让我们重新认识观音文化。
论坛的另一位大师倪展勇从小喜爱玉石,师从章敏。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雕玉经验。他高中毕业后,便立即进入玉雕厂做学徒。多年来他每天都坚持创作,反复琢磨玉石最佳的表现形式,将玉石的自然美发挥到极致。正是这样的坚持与用心付出,2013年他被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誉为“上海玉雕艺术实力大师”、“弥勒欢喜艺人”,入选陆华主编的《 海派玉雕名家 2 》名录等,获得各项殊荣。
两位大师的玉雕作品风格迥异,独具匠心。玉雕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与发展并重,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两位大师坚持与认真钻研,他们把所雕琢的作品的每一个局部,以及该局部的表现方法研究的很透彻,抓住了别人意想不到的精髓,成就了个人的雕刻风格。
杨大师做的观音一般不是年轻的,而以慈祥的老奶奶形象示人,这给人一种亲切感。他注重作品的饱和感,讲究线条的流畅性,却也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比例技法。玉有它的玩赏性,给人带来开心愉悦,拿在手的一件玉雕作品是琢玉人心血的呈现和集合。每一块玉料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能够根据玉料的特点设计出相称的玉雕作品是最大的成就。彭先生说,对于做玉的人来说,要扎实自己的雕刻技术。一个人物件作品的头和手尤其重要,比如人物件的手,他的每个关节都有内容在里面,所以说艺术是无价的。而杨大师和倪大师正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人,故他们的作品独具匠心。
本次中国玉雕大师精品鉴赏会、第六期大师玉雕定制论坛,与往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玉恒堂为两位大师选好玉料并设计同一个题材——童子。两位主讲大师把作品从原料到设计成型的每一步过程,以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作品本身的毛病如何设计修改,在现场一一向大家解读。并独家向大家讲述,设计雕刻的过程中他们怎样将自己的玉雕风格体现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来宾们更近距离的接触到我们的玉雕艺术。彭志勇称,两位大师在做动态人物的过程中,都讲究形与人物线条的连贯性,每件作品的形态、比例都很精准,从360度看都是非常到位的。
另外,本次两位大师将《海派玉雕薪传人》名录带到论坛现场,为来宾签名赠书。并在现场回答来宾的问题。
在回答灵感来自何处时,杨大师称自己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画作。空闲时间在纸上随意的画就是他设计的素材。从上面做下去,从下面做上来,都可以做成一个形态,就是从各个角度去看,都很完整。所以没有做过重复的东西,作品都是形态各异的。
面对来宾提出的作品最大的突破口在哪里时,倪大师指出自己的突破点在于“挖掘”。要善于去寻找一种最好的方式来表现一块玉料的美。与此同时,要注重创新,将人物动物与花草杂项相结合,以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玉里面囊括的文化、内涵与精气神是学不完的,在雕琢玉研究玉的过程中,玉也在打造着我们。唯有不忘初心、坚持勤恳的努力与付出,用心学习才能取得突破。在掌声中,本次论坛圆满结束,而接下来的第十期中国玉雕大师精品鉴赏会将在十月如约与大家见面,届时会更加精彩。
下一篇:兰花大会票务信、购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