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和:12年创业心路历程,500万买来的创业教训
财经2015-03-199703
第一次创业,第一桶金
02年牟家和从人大学完MBA课程后,和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第一家培训公司,专门做MBA教育。当时最开始是代理人大的MBA项目,一下子进入教育行业,半年都懵懵懂懂的。6月份成立公司,到11月份,只招生了2个人,面临要么关门退款,要么赔钱开课。
经过很痛苦的思考,牟家和决定创新一下,当时山东的民营中小型企业特别多,很多老板希望学习MBA课程,但是因为公司管理不规范,往往不能出差去北京学习,而且他们也不需要MBA证书。于是牟家和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设计了一张学习卡,5600元可以学习全年的MBA课程,在本地完成,把人大老师请过来,也不需要发证书,这样成本只有老师费用和场地费用。
现在想想,她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卖学习卡的公司。11月份调整商业模式,12月第一次开课,一下子来了300人,课堂收入近20万元,然后每个月一场都是场场爆满,创业的第一桶金。
非典时期的非常行动
一个人在世上也许注定要经历很多磨难。做的最红火的时候,灾难就突然来了。
03年4月非典全面爆发,培训公司呼啦啦倒闭一大片,人们不敢出来了,政府也不让搞人多的活动,那干什么呢?牟家和还依稀记得,最后一场公开课,老师戴着大口罩进会场,咖啡也换成了白兰根。
当时牟家和就想,既然不让出来学习,那就在家学习吧,然后她就主动去时代光华谈合作,成为时代光华的代理商,卖光盘给企业,为了把光盘卖出去,她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企业在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思路和非常行动”这个非常思路,就是人家什么也不做的时候,你可以谋划未来。非常行动就是可以在家里组织员工学习,等非典过去的时候就可以比别人更进一步。
为了把光盘量做上去,牟家和把所有的光盘目录研究了一下,做了很多不同的组合,有点像餐厅的套餐,让企业可以很容易选择,总经理学习什么,人力资源部学什么,营销经理学什么,这样一大包一个客户一卖就是十几套光盘的组合包,销量很可观,3个月不到就做到了时代光华北方区代理商的第一名,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光盘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牟家和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忙里往外的员工,进进出出地搬运着若干箱光盘,发现公司特别不像一家知识型公司,反而很像货运公司,每天早上去火车站接货,然后入库,出库,送货收款,这不是她想做的。于是,在很多员工惊诧的反对声中,她毅然停掉了光盘生意,改做其它。
咨询式内训——让企业花钱花得明白
其实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一位老客户听了很多MBA课程,有一天聊天,半开玩笑的跟她说,牟老师,我都快学成博士了,但是公司管理的还是一塌糊涂啊。他的玩笑其实给了牟家和当头一棒,过去她引以为傲的成绩,居然没有帮助到这些迷茫中的企业家。难道培训真的不能解决企业的问题吗?我又困惑了。
03年非典之后,企业陆陆续续恢复了正常,经济逐渐复苏,培训公司的生意也慢慢好起来,带着这个问题,牟家和大胆尝试了一种创新模式,过去企业做内训就是请个老师去讲讲,没啥其他的流程和服务,往往效果也不好。
其实,主要问题有两个,首先是企业有很多问题不是培训能解决的,其次是企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问题,更别说培训的老师能知道了,所以培训效果往往不好。于是,牟家和研发了咨询式内训,在企业培训前先派调研组去企业调研1-2天,拿出分析报告,看看哪些问题是培训可以解决的,把培训能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分类汇总,分成不同的课题交给不同的专家去打造对应的企业培训解决方案。
这样实施下来的效果非常好,每家企业都非常满意。其他培训公司内训报价1万元,我们报价1.5万元,客户也会选择我们,因为不会浪费客户的每一分钱,不让客户做任何不需要的课程。
种子计划诞生了
就这样做到06年,有一天公司一位大企业老板找到牟家和,跟她说了一个他的困惑。他是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在生产线上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岗位,需求量大,工作条件艰苦,培养周期长,人才流动快,很是头疼,即便出高薪也很难保证人员的充足,而且培养这个岗位的人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出徒独立工作,他问牟家和是否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他愿意出100万元,把这个人才培养的周期从3个月压缩为45天。当然他也不会亏,因为压缩下来的时间和节省的工资就是一笔大数目。
牟家和特别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事情,就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带着几个专家在他的工厂蹲了3个月,拿到了一手数据,然后回来花了1个星期制定了一套人才培养计划,最后实施下来,培养周期成功压缩为35天。经过了这个项目后,牟家和发现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关键岗位,比如医药公司的关键岗位是店长,销售公司的关键岗位是销售主任,生产车间的关键岗位是班组长等等。按照这个思路,找到了很多企业的关键岗位,一下子做了好多项目,同年还荣获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培训类产品金奖。
和企业一把手做生意
做到09年的时候,牟家和发现我们沟通的主要客户基本上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那个时候她就想进军咨询业,但是咨询项目的决策者往往都是一把手,如果想做咨询,就要想办法和企业一把手交流思想。因此,09年她便开始和国内外知名学院合作高端企业家培训班,通过这种组织形式认识了很多企业的一把手,也拿到了宝贵的需求。
09年很多发展中的企业因为快速发展,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比较多,但是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大的板块,一个是生产管理混乱,浪费严重,二个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人才竞争力不强,三是创新不足无法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三个方面,牟家和从09年开始主要操盘的咨询项目是精益生产、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变革。
只有成为未来的企业,才能拥有企业的未来
12年,有幸开始与海尔合作,参观海尔的文化馆,看到墙上新刷的大标语,“只有成为未来的企业,才能拥有企业的未来”,给牟家和很大触动的另外一句话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当时回想过去的10年,之所以能生存和发展,正是因为勇于创新。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她也非常喜欢,“企业只有放弃过去,才能拥有未来”。因此,从12年开始,牟家和便开始思考,企业的未来是什么?
第二次创业,500万的教训
12年开始探索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从建网站到建圈子,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一年之后,牟家和便认准了一个事情,就是要做平台。
其实传统的公司做到12年,服务的客户基本上要么是世界500强企业,要么就是中国500强企业。青啤、汉高、海尔、百事可乐、上海通用汽车、茅台、工行、潍柴等等。
虽然给这些大公司服务,但是心底深处还是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真正地帮助那些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没有太多的预算去做培训、做咨询,因此牟家和就想建一个培训平台,让中小型企业可以直接对接各种专家资源,这样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购买企业需要的知识资源,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 “知识有家”。
举个例子来说,过去企业要做一个团队建设的课程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块,但是在平台上可以找到一天几百元的老师,有些课程对专家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因此在这个地方企业可以把成本节省下来。
愿望是好的,说起来企业也非常高喜欢这种模式,专家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地方,看似一个非常完美的商业模式,等网站上线之后,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阻力和困难。从13年2月组建项目到14年6月项目暂停,牟家和自己投入了近500万现金,后来的故事,就不再此详细说明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她写过的一篇文章《创业12年,我为什么要做ZMO》。
第三次创业,ZMO来了
总结了第二次创业,互联网转型的失败,牟家和发现她完全不懂互联网世界的游戏规则和思考逻辑,甚至不仅仅是不懂的问题,而是视而不见,不重视。因为每个人的发展瓶颈其实就是他自己,过去的成绩掩盖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当有一天这个缺点被放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才会顿悟。
失败的教训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同时也再次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愿望,就是牟家和不希望其他人像她一样,拿着钱冲进互联网世界。培训最大的用途就是买别人头破血流的经验,而不是自己去撞的头破血流。因此,14年8月份我又重新站了起来,做了ZMO,去帮助更多在转型路上的传统企业。
牟家和对传统企业的解释是,那些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有人说大企业必死,有人说传统企业必死,有人说未来属于90后,她认为未来属于那些既懂传统商业又懂互联网的人。这是一个传统与互联网并存的时代,传统企业要向创客学习,创客也要向传统企业学习。
为什么说,企业自媒体,或者网络营销,或者品牌传播,或者新媒体等等,你会发现现在任何一个名词也无法全部涵盖互联网的概念,电影《超体》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它已经无处不在。
自媒体营销属于互联网营销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板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重蹈覆辙,第一次互联网转型用自媒体的方式来做的话,也许未必会失败。很多人问牟家和一个同样的问题,究竟个人和企业为什么要重视自媒体运营,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因为它是一条连接客户和产品的脐带,有了它,你可以从产品的诞生开始就具备了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精神,它已经渗透到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客户服务的每一个流程中,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血液中。
所以自媒体运营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层面,它只代表传播,其实它和产品一起诞生。
企业自媒体运营不是你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而是一定要做,更要做好,否则你的产品和品牌就会慢慢从互联网的世界里逐渐消失。
ZMO从它诞生的那刻起,它不仅仅是一个课程,一个O2O的课程,更是一个圈子,因为企业自媒体自己是玩不好的,必须抱团玩,必须学会整合别人和被别人整合。PR和BD对企业做自媒体运营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没有资源,没有工具,没有圈子,没有人脉的企业自媒体是做不好的。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触网经验,更不要提互联网思维,如果转型一开始便搭商城、做APP、投资技术平台,大多会无疾而终,不但要交很多学费,浪费大量的资源,关键是会错过很多宝贵的机会。
先帮助企业理解运营“自媒体”,把必须做、一定要做的事情先做好。让传统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先触网,真正理解互联网本质,开启传统企业转型第一课,也就有了今天的“ZMO”。
上一篇:陕西典当行业协会访问共信赢促合作
下一篇:体感车核心部件——传感器
发表评论